【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原文
溪路曾无廿里遥,鸣榔径渡绣漪桥。
谁言拙速六章就,也觉其间半刻消。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诗词问答
问:《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七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参考注释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溪路
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谿路:山间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诗:“寥寥远天静,谿路何空濛。”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鸣榔
见“ 鸣桹 ”。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拙速
谓用兵宁拙于机智而贵在神速。《孙子·作战》:“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杜牧 注:“攻取之间,虽拙于机智,然以神速为上。” 晋 张协 《杂诗》之七:“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闻臺军讨之,问策於 王伟 , 伟 曰:‘……兵贵拙速,宜即进军。’”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六章
谓青、赤、黄、白、黑、玄六色。《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孔颖达 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六章者,兼天玄也。以玄黑为同色,则五中通玄繢,以对五方,则为六色,为六章也。”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自长河进舟至昆明川路即目得诗六首·其六]半刻
(1).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历新法表》:“按《后汉·志》,春分日长,秋分日短,差过半刻。”
(2).表示短暂的时间。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 王安友 《协作》:“﹝他﹞站了半刻,就转身向庄里走去。”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