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作者:沈辽 朝代:宋代
[寒山]寒山原文
黄牛岩下水弯弯,葛帔篮舆自往还。
不是湘累莫相问,祗应枯瘁似寒山。
[寒山]诗词问答
问:寒山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寒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寒山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
[寒山]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寒山]参考注释
[寒山]黄牛
(1) 票贩子,以 * 价格倒卖证券、外汇、车票、船票、影剧票的人
(2) 食言、失信的人
老宋临时黄牛了
[寒山]下水
(1) 放水
(2) 放入或滑入水中
船下水
(3) 比喻入伙做坏事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4) 食用的牲畜内脏
猪下水
[寒山]弯弯
(1).弯曲貌。 唐 张籍 《樵客吟》:“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宋 杨万里 《竹枝歌》之六:“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剪灯馀话·鸾鸾传》:“弯弯柳叶愁边蹙,湛湛菱花照处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月牙弯弯挂天边》:“月牙弯弯挂天边,抗联专打游击战。”
(2).比喻歪曲、不正大。 王安友 《协作》:“ 庆山 听 徐明 净找那些弯弯情理讲,觉得有必要把问题提得高些,就严肃地说:‘大哥,你是不是不愿意接受大家的意见?’”
(3).弯子。《中国民间故事选·红潭河》:“满河的绿水流到一匹山岩下时,转个弯弯聚成了一个深潭。”
(4).比喻主意、心机。 赵树理 《三里湾·还是分开好》:“ 金生 媳妇说:‘你的弯弯儿可真多!’ 金生 和 小凤 也暗自佩服 玉梅 的脑筋。” 从维熙 《洁白的睡莲花》:“还是你这脑子弯弯多,比俺想得周到咧!”
[寒山]葛帔
用葛制成的披肩。《南史·任昉传》:“ 西华 冬月著葛帔綀裙,道逢 平原 刘孝标 ,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后因以“葛帔”为怜恤友人贫困之典。 清 赵翼 《至苏州瘦铜子孝彦来见泫然有作》诗:“葛帔相看泪满衣,贫官门户已全非。”
[寒山]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晷 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 清 方文 《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寒山]往还
去和来;往来
[寒山]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寒山]湘累
亦作“ 湘累 ”。 1.指 屈原 。 元 张鸣善 《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 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 。”
(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 宋 苏轼 《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 王十朋 集注:“ 舜民 字 芸叟 , 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 郴 属 湖湘 ,故以 湘纍 称之也。”
[寒山]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寒山]祗应
(1).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寒山]枯瘁
(1) 枯槁
容颜枯瘁
(2) 枯槁
枯瘁的花朵
[寒山]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宋代,沈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