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彦礼】作者:许景衡 朝代:宋代
[送李彦礼]送李彦礼原文
持节西陲已清切,还舆北道却盘桓。
当官未觉家风远,抗疏要令边计宽。
世俗多应笑公拙,我曹徒解叹才难。
但将名节为亲寿,何止平反一笑欢。
[送李彦礼]诗词问答
问:送李彦礼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送李彦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李彦礼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
[送李彦礼]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李彦礼]参考注释
[送李彦礼]持节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送李彦礼]西陲
见“ 西垂 ”。
[送李彦礼]清切
(1).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均不兼他务。”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唯留诗句满 长安 ,清切长宜禁近官。”
(2).形容声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龄 《宴南亭》诗:“城楼空杳靄,猿鸟备清切。” 宋 陈师道 《晚泊》诗:“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3).清晰准确;真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 楚 ,故讹韵实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发 程子 之意,而分贴经文,尤为清切。”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送李彦礼]北道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送李彦礼]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送李彦礼]当官
做官
[送李彦礼]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送李彦礼]抗疏
谓向皇帝上书直言。《汉书·扬雄传下》:“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唐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詔书许。”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严亲忧国太焦劳,抗疏甘将斧鉞膏。”
[送李彦礼]边计
(1).守边之计。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 明 卢象昇 《请留中军疏》:“ 朝仪 ( 童朝仪 )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
(2).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 明 卢象昇 《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送李彦礼]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送李彦礼]多应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 元 刘庭信 《粉蝶儿·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纯,秋娘丰韵。多应他懒住蟾宫,潜下仙阶,謫降凡尘。”《水浒传》第四二回:“多应这廝走入村中树林里去了。”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探侦人已归,探侦人已归。看他两颊笑容堆,多应有机会。”
[送李彦礼]我曹
我们。《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守 蜀郡 , 公孙 述 遣击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 张君 养我曹,为今日也。’”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长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上虽怒 观 ,犹令我曹看议,盖甚盛德也。”
[送李彦礼]才难
(1).谓人才难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於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弃耀夜之寳,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则有才难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难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师,才难赴幕时。”
[送李彦礼]名节
名誉与节操。
出处:
《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 ,不使贻笑将来。”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砺名节,老于文学。”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
明 于谦《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
许杰 《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送李彦礼]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送李彦礼]平反
把判错的案件或做错的政治结论改正过来
宋代,许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