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僧归护国寺】_章得象 | 宋代

【送僧归护国寺】作者:章得象 朝代:宋代

[送僧归护国寺]送僧归护国寺原文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
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
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
他日可容攀社侣,篮与终待叩松扃。

[送僧归护国寺]诗词问答

问:送僧归护国寺的作者是谁?答:章得象
问:送僧归护国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得象的名句有哪些?答:章得象

[送僧归护国寺]参考注释

[送僧归护国寺]京尘

见“ 京洛尘 ”。

[送僧归护国寺]归思

回家的念头

(离家日久)归思甚切

[送僧归护国寺]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送僧归护国寺]杳冥

(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送僧归护国寺]五两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送僧归护国寺]风高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送僧归护国寺]重山

重迭的山。 晋 左思 《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送僧归护国寺]天青

深黑而微红的颜色。

[送僧归护国寺]供花

亦称“ 供佛花 ”。旧俗在神佛前的供品上所插的假花,用通草或绫、纸制成花果和人物等。 清 富蔡 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

[送僧归护国寺]起蛰

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宋 苏轼 《海市》诗:“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清 吴嘉纪 《题舒栖赠徐蓂阶》诗:“谷风稍起蛰,薆薆入闲门。” 清 屠倬 《冬暖行》:“闭藏不密阳气泄,奋雷起蛰阴惨舒。”

[送僧归护国寺]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送僧归护国寺]松扃

松扉。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餐花佩叶,入兰室而谈玄;挹露攀霞,坐松扃而啸逸。”

,

  • 【渔父词十三首】_蒲寿宬 | 宋代
  • 【渔父词十三首】_蒲寿宬 | 宋代 >> 【渔父词十三首】_蒲寿宬 | 宋代...

  •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_苏辙 | 宋代
  •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_苏辙 | 宋代 >>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_苏辙 | 宋代...

  • 【水月院】_陈舜俞 | 宋代
  • 【水月院】_陈舜俞 | 宋代 >> 【水月院】_陈舜俞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