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原文
天地悠悠共故乡,眼前差别亦多方。
欲知道济庵前路,俱是将军旧战场。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诗词问答
问:《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参考注释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差别
形式或内容上不同的地方;区别
这两个国家在生活水准方面有很大差别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多方
(1)
(2) 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
(3) 多方面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多方引导
多方抢救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其三]战场
交战的场所
开赴战场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宋代,彭汝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