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原文
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盛。
六经更百代,略不睹疵病。
瞿聃书角立,亦各谈性命。
空门甚宏放,果报骇观听。
是以虽至愚,读者无不敬。
周时柱下史,设教本清静。
至今五千言,谈若鼓钟磬。
虽为二郗谄,只作二何佞。
遂令黄冠徒,冷落度晨暝。
贤哉机云孙,道眼极超胜。
杀青贝多叶,收贮腹中竟。
概然发琅函,窗白棐几净。
三家一以贯,不事颊舌竞。
吾皇汉孝文,恭己民自定。
愿君益沈涵,持以奉仁圣。
远师曹相国,下视刘子政。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诗词问答
问: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参考注释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生民
指人民
泽润生民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苏轼《教战守》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以来
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百代
指很长的岁月。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晋书·阮种传》:“德逮羣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唐 韩愈 《禘祫议》:“其毁庙之主,皆藏於祧庙,虽百代不毁。”《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兴亡朝復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疵病
(1).缺点;毛病。《书·大诰》“天降威,知我国有疵” 孔 传:“谓三叔流言,故 禄父 知我 周 国有疵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金 元好问 《陶然集诗序》:“后数日復取读,疵病復出。”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宋 人词亦有疵病,断不可学。”《花城》1981年第3期增刊:“得到了名贵的彝鼎金石,也是抚摩把玩,指摘疵病。”
(2).非议,指出缺点、毛病。 宋 苏辙 《催行役法札子》:“惟是役法首尾五年,民间终未得安便。若不及今完治,实恐久远姦人指以为词,疵病圣政。”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自篤信力学之士,随其分量所得,毫釐有间,苟不尽知,趋舍异涂,輒相疵病。”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瞿聃
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 瞿昙 ,佛教之祖;聃,指 老聃 ,道教之祖。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角立
(1).卓然特立。《后汉书·徐穉传》:“至於 穉 者,爰自 江 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李贤 注:“如角之特立也。” 宋 陆游 《晨起坐南堂书触目》诗:“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匹练秋。”
(2).对峙;并立。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至 晋 之败,尤甚於 汉 ,南北角立,递兴互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 吴 魏 之於 蜀 也,亦一时角立而不相统摄者也。” 孙中山 《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构成 中国 之战祸者,实为互相角立之军阀。此互相角立之军阀,各顾其利益,矛盾至於极端,已无调和之可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在 北宋 时期,是道学家与古文家角立的时期,所以各不相上下。”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空门
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因指佛教
莫向空门悲物理,吾世从来多沧桑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宏放
宏伟旷达;开阔奔放。《晋书·阮籍传》:“ 籍 容貌瓌杰,志气宏放。”《北史·西域传论》:“自古开远夷,通絶域,必因宏放之主,皆起好事之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淳熙 中,尚 苏 氏,文多宏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淮南》盖效《吕览》而作者,其文词奇丽宏放,瑰目璨心。”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故议论愈密,而措语矜慎,文气转拘束,不能宏放也。”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果报
因果报应,佛教的一种 *
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法苑珠林·无三昧经》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骇观
惊奇地观看。《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唐 包湑 《会昌解颐录·黑叟》:“百万之众,引颈骇观,皆言所画神母,果不及耳。”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是以
所以;因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读者
(1) 阅读书报的人
供读者使用的房间
(2) 指书籍、报纸、杂志或其他类似的宣传工具所能影响到的公众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周时
(1).指一昼夜。《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汤方”注:“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鼠莽草毒,亦类中虫者,经周时方验。”
(2).昼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柱下史
(1). 周 秦 官名,即 汉 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史记·张丞相列传》:“而 张苍 乃自 秦 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 司马贞 索隐:“ 周 秦 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
(2).为御史的代称。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3).指老子。参见“ 柱下 ”。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主记过,左右史,此之象也。”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教本
教科书;课本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清静
安静;不嘈杂
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清静的地方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五千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 唐 白居易 《养拙》诗:“迢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老聃 作五千言, 释迦 有 恒河 沙数说,也还是东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钟磬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郑玄 注:“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汉 末丧乱,絶无金石之乐。 魏武帝 至 汉中 ,得 杜夔 旧法,始復设轩悬钟磬。”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 郭受 寄 杜 云:‘春兴不知凡几首。’ 杜 答云:‘药裹关心诗总废。’皆如钟磬在簴,扣之则应。”
(2).佛教法器。 金 王庭筠 《超化寺》诗:“隔竹微闻钟磬音,墻头脩緑冷阴阴。”
(3).指钟、磬之声。 金 赵亮功 《甘露寺》诗:“别后闻钟磬,山阴空夕阳。”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礼记·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有鐘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史记·乐书》:“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2).钟和磬。借指礼乐。 清 欧榘甲 《新广东》五:“ 满清 之入关,孰不有 汉 人为之功狗,以剗灭销磨华种,以奉异族之鐘磬哉!”
(3).钟和磬。佛教法器。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猿鸟乐鐘磬,松萝泛天香。” 巴金 《秋》二五:“他走到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二郗
指 晋 郗愔 及其弟 昙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二 郗 奉道,二 何 奉佛,皆以财贿。”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二何
指 晋 何充 与弟 凖 。《晋书·何充传》:“ 郄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凖 崇信 释氏 , 谢万 讥之云:‘二 郄 諂於道,二 何 佞於佛。’”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黄冠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华山为黄冠。—— 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落度
落拓,潦倒失意。《三国志·蜀志·杨仪传》:“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 魏 氏,处世寧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晋书·五行志中》:“ 元超 兄弟大落度,上桑打椹为苟作。”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跋》:“而以牢骚落度之意,一寄诸幽馨顽艷之中。亦犹 屈 贾 之苦心,而 嵇 阮 之末计也。”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晨暝
旦与夕。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查慎行 注引《乌台诗案》:“ 舜举 言:‘闻人説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云孙
(1).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仍孙之子为云孙。” 郭璞 注:“言轻远如浮云。”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宋 陆游 《镜湖西南有山作短歌》:“云孙相遇不相识,笑问尘世今何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当年始祖初迁地,此日云孙再造家。”
(2).即天孙。星名。 元 萨都剌 《雪米》诗:“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超胜
(1).殊胜,特别美好。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泡花,南人或名柚花…… 番禺 人采以蒸香,风味超胜。”
(2).谓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财色伤人》:“金银可点化以济世,少女可採药以长生,既快嗜欲,又得超胜,何惮而不为耶?”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杀青
(1) 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后汉书·吴祐传》
《三苞》奇字已杀青。——宋· 陆游《读书》
(2) 加工绿茶的一道工序,把嫩叶加高温烤软,破坏其中的酵素,防止发酵并使茶叶保持原有绿色,以便进一步加工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贝多叶
(1).多罗树的叶子;写经的树叶。《新唐书·南蛮传下·堕婆登》:“有文字,以贝多叶写之。” 明 宋濂 《勃尼国入贡记》:“食无器皿,以竹编贝多叶为之,食毕则弃之。番书无笔札,以刀刻贝多叶行之。” 清 陈文述 《题杨荔裳方伯西藏纪事诗后》诗:“当作金经资日诵,贝多叶写佛香薰。”
(2).借指佛经。 唐 张谓 《送僧》诗:“手持贝多叶,心念优曇花。” 宋 王禹偁 《谢宣赐御草书<急就章>并<朱邸旧集>歌》:“永为家宝藏书篋,岂让西方贝多叶。”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收贮
收藏。 唐 罗隐 《金钱花》诗:“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长老﹞随唤火工道人,将笊篱笊起沟内残饭……日色晒乾,用磁缸收贮。”参见“ 收藏 ”。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琅函
(1).书匣的美称。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
(2).指道书。 宋 晁补之 《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
(3).犹华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不事
(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
(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 ,五万家 云阳 ,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 万年 丞 源邃 不事, 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颊舌
口舌言语。比喻口辩才能。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敕》:“欺罔朝廷,空示颊舌。”《旧唐书·刘迺传》:“龙吟武啸,诚希声也,若尚颊舌之感,必下於蛙黽。” 明 李贽 《列众僧职事》:“今 常融 既与众师父商议,分定职守,自然清净无事,可省颊舌之劳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于颊舌。”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皇汉
犹 大汉 。称 汉 朝。后亦称汉族。 汉 班固 《西都赋》:“盖闻 皇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 洛 矣。”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霸 楚 实丧, 皇汉 凯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 皇汉 逢屯邅,天下遭氛慝。”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曩游东国,交接其士庶,见其习尚风俗,无一非我 皇汉 二百六十年前所固有之习尚风俗也。”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我们‘ 皇汉 ’人实在有些怪脾气的。”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恭己
(1).谓恭谨以律己。《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 舜 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故王者劳於求人,佚於得贤, 舜 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唐 崔元翰 《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明史·刘基传》:“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
(2).指君主不问政事或大权旁落。《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时政在 曹氏 ,天子恭己, 悦 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 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无所预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自定
(1).犹自安。《老子》:“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託其身,不力行以自定。”《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权 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 宋 陈亮 《中兴论》:“不出数月,纪纲自定。”
(2).自行决断。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如 孔子 神而空见 始皇 、 仲舒 ,则自为 殷 后子氏之世,亦当默而知之,无为吹律以自定也。” 宋 王安石 《上人书》:“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沈涵
亦作“沉涵”。沉浸;涵泳。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盖文学政事,在 孔 门已分为二,剸烦治剧,固非沉涵章句者所能办;临机制变,尤非牵制文义者所能为。” 明 宋濂 《<丹崖集>序》:“沉涵于经而为之本原,饜飫于史而助其波澜,出入诸子百家以博其支流,此作有之,又颇愧向之知 处敬 未深也。” 明 方孝孺 《赠卢信道序》:“予获与之语,其气薰然以和,其容翼然以恭,叩其议论,出入於《诗》《书》,沉涵乎《礼》文。”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仁圣
(1).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礼记·经解》:“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列子·杨朱》:“仁圣亦死,凶愚亦死。” 汉 班固 《东都赋》:“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宋 范仲淹 《饶州谢上表》:“狂愚之诚,进多冒死;仁圣之造,退亦推恩。”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卷九:“ 中国 皇帝仁圣,且限以行国。”
(2).对皇帝的尊称。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窃以方今仁圣在上,四海九州冠带之属,望其施为以福天下者,皆聚于朝廷。”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远师
犹远征。《后汉书·袁安传》:“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参见“ 远征 ”。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相国
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宋代,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