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作者:沈守正 朝代:明代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原文
何图脍凤屠龙手,佞佛翻经对九如。
惭愧昔人千里驾,十年空羡武昌鱼。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诗词问答
问:《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的作者是谁?答:沈守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沈守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守正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参考注释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何图
哪里想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屠龙
(1).《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唐 张怀瓘 《书估》:“声闻虽美,功业未遒,空有望於屠龙,竟难成於画虎。” 宋 司马光 《遣兴》诗:“待兔谋真拙,屠龙艺亦虚。” 廖仲恺 《一剪梅·题五层楼图》词:“兴亡閲遍古今同,文只雕虫,技只屠龙。”
(2).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 柳亚子 《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诗:“泣麟悲凤佯狂客,搏虎屠龙革命军。” * 《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佞佛
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晋书·何充传》:“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準 崇信释氏, 谢万 讥之云:‘二 郗 諂於道,二 何 佞於佛。’” 郁达夫 《迟桂花》:“城里的某巨公,的确是一位佞佛的先锋。”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翻经
(1).指翻译佛经。 隋 杜宝 《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 ,通翻经道场。”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 客儿 , 谢灵运 小字。
繙經:1.犹读经。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 。 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 。 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九如
(1).《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尔或承。”本为祝颂人君之词,因连用九个“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之语,后因以“九如”为祝寿之词。 清 刘献廷 《寿孟仲闲》诗:“寿君以盘觴,何如以文章……为君陈於前,以代九如颂。”
(2).频频来临。 清 金人瑞 《牛叟阎子游元墓有怀故园梅花》诗之六:“不是春风已九如,关门对雨注残书;美人若不搴帷唤,直到他生疏更疏。”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昔人
前人;古人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署中怀人十绝·其一·太常朱世其光祚江陵人有国士之感行藏未定缺焉抠衣]武昌鱼
三国 吴 嗣主 孙晧 从 建业 迁都 武昌 ,丞相 陆凯 进谏,疏中引童谣:“寧饮 建业 水,不食 武昌 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武昌 鱼指 武昌 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秋来倍忆 武昌 鱼,梦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 长沙 水,又食 武昌 鱼。”
明代,沈守正,署中怀人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