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感应夫人庙】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寄题感应夫人庙]寄题感应夫人庙原文
观世音化马郎妇,西王母嘲方朔儿。
乾坤大幻万千变,□我敬之而远之。
[寄题感应夫人庙]诗词问答
问:寄题感应夫人庙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寄题感应夫人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寄题感应夫人庙]参考注释
[寄题感应夫人庙]观世音
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简称[观音]
[寄题感应夫人庙]马郎妇
(1).佛教传说中化作美女、使人永绝淫欲的 观世音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鬼神道释》:“释氏书:昔有贤女 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絶其淫。死塟,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宋 黄庭坚 《观世音赞》之一:“设欲真见 观世音 ,金沙滩头 马郎妇 。” 鲁迅 《集外集拾遗·<教授杂咏>之二》:“可怜织女星,化为 马郎妇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马郎妇》。
(2).佛教传说中化作美女、使人永绝淫欲的 观世音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鬼神道释》:“释氏书:昔有贤女 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絶其淫。死塟,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宋 黄庭坚 《观世音赞》之一:“设欲真见 观世音 ,金沙滩头 马郎妇 。” 鲁迅 《集外集拾遗·<教授杂咏>之二》:“可怜织女星,化为 马郎妇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马郎妇》。
[寄题感应夫人庙]西王母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她园子里的蟠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通称[王母娘娘]
[寄题感应夫人庙]方朔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寄题感应夫人庙]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寄题感应夫人庙]大幻
指死亡。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陆氏负约》:“忽大幻以长往,慕何人而輒许。”
[寄题感应夫人庙]千变
极言变化之多。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 峡 江饶暗石,水状日千变。” 元 柳贯 《次韵鲁参政观潮》:“倒排山岳穷千变,闔闢云雷竦百灵。”
[寄题感应夫人庙]之而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 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