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作者:汪元量 朝代:宋代
[醉歌]醉歌原文
涌金门外雨晴初,多少红船上下趋。
龙管凤笙无韵调,却挝战鼓下西湖。
[醉歌]诗词问答
问:醉歌的作者是谁?答:汪元量
问:醉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醉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汪元量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元量
[醉歌]汪元量醉歌 书法图
醉歌书法作品
[醉歌]参考注释
[醉歌]涌金门
亦作“涌金门”。 南宋 行都 临安 (今 杭州市 )的西城门。门临 西湖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 钱湖 一名 金牛湖 ,一名 明圣湖 ,湖有金牛,遇圣明即见,故有二名焉……行次北第二门曰 涌金门 ,即金牛出见之所也。” 宋 韩元吉 《谒金门·春雪》词:“却似 涌金门 外见,絮飞波影乱。” 元 萨都剌 《次王侍郎游西湖韵》:“ 涌金门 外春如海,画舫笙歌步步僊。”
[醉歌]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醉歌]红船
(1).彩绘的画船。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使君年老尚儿戏,緑棹红船舞澎湃。” 宋 袁正真 《长相思》词:“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復东,相思无路通。”
(2). 明 代载囚犯的船。 明 杨循吉 《吴中故语·三学骂王敬》:“ 刘 次日召诸生责之曰:‘ 王敬 家有三条玉带,汝辈小儿何能与之抗?且説 永乐 间秀才駡内使,皆发充军,汝谓无红船载汝辈耶?’”
(3).旧时 长江 一带的救生船。凡 江 行遇风涛之险,均由红船任拯救之责。见《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文明小史》第二三回:“ 定辉 感激不尽,再三称谢。次日,用红船渡 江 ,上了招商局的船。”
[醉歌]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醉歌]龙管
亦作“ 龙筦 ”。1.笔管。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论一》:“鹰爪舍(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蠆尾。”
(2).笛的美称。 唐 李白 《襄阳歌》:“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唐 田娥 《携手曲》:“凤笙龙管白日阴,盈亏自感青天月。” 元 陆仁 《思昆仑歌》:“仙嬪左右如云稠,凤笙龙筦音婉柔。”
[醉歌]凤笙
(1).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笙》:“《世本》:‘ 随 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称笙为“凤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唐 韩愈 《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 萧史 。” 明 何景明 《吕黄门画竹歌》:“龙盘嶰谷山中石,更待 伶伦 截凤笙。”
(2).指笙曲。 宋 张先 《虞美人》词:“凤笙何处高楼月,幽怨凭谁説。”
[醉歌]无韵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醉歌]战鼓
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或指挥战斗而击的鼓
[醉歌]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宋代,汪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