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色】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麦色]麦色原文
麦色南来日日添,平铺夹岸入吟拈。
青黄待接五月熟,老幼偏迎万姓瞻。
蹂1*1躏明看真可惜,禁诃又碍槩从严。
民情农计均吾要,衡量诚难两得兼。
[麦色]诗词问答
问:麦色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麦色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麦色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麦色]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五
2. 岸旁万众迎銮随舟趋进多有践及麦苗者虽止之弗顾然黎庶爱戴之诚又难严斥也
[麦色]参考注释
[麦色]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麦色]平铺
(1).平着铺展开。 唐 白居易 《南湖早春》诗:“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緑水苹生。” 宋 陆游 《晨起坐南堂书触目》诗:“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匹练秋。” 鲁迅 《书信集·致颜黎民》:“ 北京 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 上海 的房屋却是直迭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
(2).谓说话或写文章平直地叙述出来。《朱子全书》卷十:“圣贤言语平铺地説在那里,如夫子説‘学而时习之’,自家是学何事,便须著时习。” 明 李东阳 《杂记·诗话》:“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 明 朱国祯 《高先生墓志铭》:“工夫喫紧沉著,岂可平铺轻説。”
[麦色]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麦色]青黄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麦色]待接
犹接待。《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登 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 恪 、 休 、 谭 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晋 卢谌 《赠刘琨书》:“待接弥优,欵眷逾昵。”《宋书·颜延之传》:“ 庐陵王 义直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
[麦色]老幼
(1).老人和小孩。《礼记·乐记》:“老幼孤独,不得其所。”《国语·晋语七》:“养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属。 晋 潘岳 《西征赋》:“牧疲人於西夏,携老幼而入 关 。”
[麦色]万姓
万民。《书·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万姓。”《汉书·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一日。” 郭沫若 《长春集·歌颂中朝友谊》:“万姓欢呼连草木,满腔热血涌波涛。”
[麦色]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麦色]禁诃
见“ 禁呵 ”。
[麦色]民情
(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麦色]衡量
(1)
(2) 量度物体的重量和容积
惟衡量之器耳。——《书·五子之歌》
(3) 考虑斟酌事物的轻重得失
衡量得失
[麦色]两得
同时兼得两种长处、两种利益。《韩非子·难一》:“贤 舜 则去 尧 之明察,圣 尧 则去 舜 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田五千顷,法当用人七千,臣令吏於无事时,督习弓矢,为战守备,因可以制虏,庶几所谓兵农兼事,务一而两得者也。” 宋 曾巩 《归老桥记》:“余以谓先王之养老者备矣,士大夫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烦以政,盖尊之也。而士亦皆明於进退之节,无留禄之人,可谓两得之也。”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