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淀湖邓高士】_虞堪 | 元代

【寄淀湖邓高士】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寄淀湖邓高士]寄淀湖邓高士原文

故人消息近何如,一别经年未得书。

世事似棋犹自弈,湖光如淀不妨渔。

风尘定阻王乔舄,山野或容陶令居。

我亦从来绝泥滓,何缘方外学清虚。

[寄淀湖邓高士]诗词问答

问:寄淀湖邓高士的作者是谁?答:虞堪
问:寄淀湖邓高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寄淀湖邓高士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

[寄淀湖邓高士]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淀湖邓高士]参考注释

[寄淀湖邓高士]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寄淀湖邓高士]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寄淀湖邓高士]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寄淀湖邓高士]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寄淀湖邓高士]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寄淀湖邓高士]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寄淀湖邓高士]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寄淀湖邓高士]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寄淀湖邓高士]王乔舄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

[寄淀湖邓高士]山野

(1) 山岭原野

鲜花开遍了山野

(2) 指粗俗鲁莽

山野村夫

(3) 指民间

求还于山野

[寄淀湖邓高士]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寄淀湖邓高士]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寄淀湖邓高士]泥滓

(1).泥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日月挟虫鸟之瑕,不妨丽天之景; 黄河 含泥滓之浊,不害凌山之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以今观之,昌阳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则死矣。”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夹带些泥滓。” 清 方文 《枞川苦雨柬李仲山孙子糓》诗:“春来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躕。”

(2).犹污浊。比喻耻辱。《文选·潘岳<西征赋>》“奋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汉 李陵 《与苏武书》:“言为瑕秽,动增泥滓。”

(3).指视为污浊;贱视。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得丧不可摇其心,荣辱不能动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禄位。”

(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晋 潘岳 《西征赋》:“或被髮左袵,奋迅泥滓。”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

(5).比喻尘世。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鞵布袜从此始。”

[寄淀湖邓高士]何缘

怎么;为什么。《晋书·桓冲传》:“ 冲 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 冲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 冲 笑而服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然,则 山 东之盗, 二世 何缘不觉? 南詔 之败, 明皇 何缘不知?” 章炳麟 《文学总略》:“必以儷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

[寄淀湖邓高士]外学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寄淀湖邓高士]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

  • 【水调歌头 宴张右丞遂初园】_王恽 | 元代
  • 【水调歌头 宴张右丞遂初园】_王恽 | 元代 >> 【水调歌头 宴张右丞遂初园】_王恽 | 元代...

  • 【次韵胡元帅题夘山】_陈镒 | 元代
  • 【次韵胡元帅题夘山】_陈镒 | 元代 >> 【次韵胡元帅题夘山】_陈镒 | 元代...

  • 【程学士山房宴集】_何大虚 | 元代
  • 【程学士山房宴集】_何大虚 | 元代 >> 【程学士山房宴集】_何大虚 | 元代...